Responsive image

認識眼袋

undefined

昔日丐幫長老階級看布袋,今日看起來這麼老就是因為眼袋! 
眼袋不同於臥蠶,眼袋形成主要是因為位於下眼皮間隔(orbital septum)裡的脂肪太過凸出所造成的;而臥蠶位於下眼線正下方,為眼輪匝肌的肌肉輪廓。
當然每個人的外型適不適合、好不好看與年紀、身份、職業等都有關係。少數人適合眼袋,有了眼袋的加持顯得經過歲月風華,富有人生的經驗。 
但多數人有眼袋的結果,是成為別人問候的焦點: 
「妳怎麼了,是不是最近太累了,還是沒睡飽?」 
「妳失戀了哦~~躲起來偷哭哦!」
眼袋常常讓人顯得疲倦、勞累、壓力大,如果再加上一圈黑眼圈,會讓人覺得氣色更不好。臨床求診的病人中,希望能改善眼袋外觀的,大多數都是因為上述的原因。 
眼袋形成的可能原因有眼輪匝肌間的韌帶(orbital retaining ligament)鬆弛、加上脂肪受地心引力往下的影響,在下眼皮間隔裡的眼球旁脂肪往下掉,
掉到讓鬆弛的韌帶更凸出、甚至在原來下眼皮到臉頰前的軟組織與脂肪(俗稱的蘋果肌)也往下掉,沒辦法再遮敝眼袋所導致。

 


下圖為臨床圖片

undefined

下圖為眼袋處的剖面圖

undefined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臨床評估眼袋要注意幾個重點指標:

undefined

依照不同的年紀、各個指標的狀況不同,可以選擇不一樣的處理方式: 傳統的眼袋為去脂肪,不論是抽脂或直接開刀移除脂肪,都是將突出的脂肪去除,理論上可以改善眼袋突出的情形。 但是現在的觀念注重整臉的協調性,如果病患主要的原因並不是眼球旁的脂肪突出,而是中臉的軟組織下垂或缺少,那麼可以單純利用自體脂肪移植遮敝眼袋,同時有年輕蘋果肌位置的效果。 如果皮膚的彈性鬆弛,則要考慮行眼袋位置的皮膚局部切除,如果骨骼凹陷支撐不足,可以考慮自體脂肪移植、或填充物增加中臉支撐。 如果還有黑眼圈的情形,一般做完眼袋手術讓本來凹陷部位變得平整或甚至凸起,有機會改善黑眼圈的情形;但仍要考慮針對黑眼圈治療,如雷射改善色素型黑眼圈、或維持良好的生活作習改善血管型黑眼圈等。


手術方式

採用改良式新型的眼袋手術;主要有以下幾個重點: 

undefined

(1) 經結膜切口(即俗稱「內開法」),好處在外圍皮膚沒有傷口,不見疤痕、另外不需破壞眼輪匝肌的結構,理論上可減少術後眼瞼外翻眼睛不適的發生率;也可以保留臥蠶。

(2) 鬆開造成淚溝的眼輪匝肌間韌帶(orbital retaining ligament)連結至骨膜處,改善淚溝凹陷的程度。 

(3) 將膨出的眼袋脂肪少量去除(一般是去除外側的脂肪),然後將脂肪重新鋪於鬆開韌帶後骨膜下的空間,讓中臉部位較為飽滿、接下來再視情形懸吊鬆弛的臉頰。

當然如果有部分皮膚鬆弛的情形,要切除部分的皮膚,切口會落在接近眼線的部位,讓術後的疤痕藏在眼線下方。但這裡的切口深度僅到皮膚,不會超過眼輪匝肌的位置,真正要處理脂肪仍然是靠經結膜切口完成。 
有部分的病人淚溝很深,這樣的病人有可能在這樣的做法之後,仍有淚溝殘留,這樣可以在同一次手術接受自體脂肪移植填滿淚溝處,或是待眼袋手術恢復期過後,整個組織情形穩定之後(一般約需3至6個月)後,再來評估是否接受第二階段的自體脂肪移植手術。

undefinedundefined


以下是手術的示意圖:

(1) 基本做法:鬆開造成淚溝的眼輪匝肌間韌帶(orbital retaining ligament)連結至骨膜處後,再將膨出的眼袋脂肪少量去除(一般是去除外側的脂肪),然後將脂肪重新鋪於鬆開韌帶後骨膜下的空間,讓中臉部位較為飽滿。

undefined

(2) 考量整個臉部的和諧性,如果中臉部位的軟組織缺少或下垂,可以用自體脂肪移植來進一步改善。

undefined

(3) 早期的眼袋、或年輕人,如果主因不是眼袋的脂肪膨出,可直接以自體脂肪移植改善。 

undefined

(4)如果有皮膚鬆弛的情形可利用接近下眼線處做切口,切除多餘的皮膚,這樣的傷口深度不用到眼輪匝肌的位置。

undefined


undefined

實際見證


※文章取自本人部落格且經本人同意使用,案例僅供參考,所有產品與療程因個人體質而異,須由醫生與專業人員提供與建議

 

》繼續閱讀...

更多見證


 

undefined

※照片經由本人同意使用案例僅供參考,所有產品與療程因個人體質而異,須由醫生與專業人員提供與建議

undefined

※照片經由本人同意使用案例僅供參考,所有產品與療程因個人體質而異,須由醫生與專業人員提供與建議

 

文章案例聲明:全站文章與案例內容(包含圖文)為個人親身體驗分享,案例圖文僅代表該當事人治療成效,任何手術或療程皆有其醫療風險,本文僅供讀者了解相關醫療知識與療程進行所需相關衛生教育,並非每個人皆適合,請您親自與醫師當面進行評估診斷後再決定進行療程與否。本文所有術前術後照皆做為輔助醫師協助病患了解療程衛教之用。